活動&影音

研討會-中華道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指導單位:財團法人一貫道發一宗教發展基金會
主辦單位:一貫道崇德學院
協辦單位:一貫道總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俊華教育基金會

唐經欽 張肇偉


二O一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是一個充滿感動的日子,一連兩天在一貫道崇德學院舉辦「中華道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第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於十二月十八日下午圓滿落幕。九月十一日欣逢一貫道崇德學院開學暨教學大樓啟用典禮,籌備十載,終於嶄露曙光,萬世金鐘已開啟,天人同賀!崇德學院今年有了自己所屬的國際會議廳,建置一貫道學術進入國際化交流與發展的平臺。本次與會學者及論文發表者包含:

主持人:

(依時間次序排列)

一貫道崇德學院校長陸隆吉、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副教授鄧盛有、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張家麟、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幼慧、一貫道崇德學院副教授謝居憲、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杜保瑞、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副教授謝靜琪

與談人:

(依時間次序排列)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鄭志明、政治大學宗教所教授兼所長蔡源林、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楊弘任、一貫道崇德學院副教授唐經欽、政治大學民族系副教授王雅萍、臺灣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洪淑芬、一貫道崇德學院副教授廖玉琬

與談人:

(依時間次序排列)

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副教授鄧盛 有、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李皇 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教授許恆源、一貫道崇德學院副教授唐經欽、陽明大學博士施春兆、清華大學碩士樊宏昌、華梵大學碩士張嘉 祐、中正大學碩士連文發、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政治社會學博士梁永鈴、一貫道崇德學院校長陸隆吉、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幼慧、一貫道崇德學院副教授謝居憲、元培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許炳坤、一貫道學研究院文獻館主任林榮澤、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副教授謝靜琪、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賴淑珍、政治大學宗教學系博士生林佩環、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羅涼萍、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溫毓禎、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王超英、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陳姝、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賴美君、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監事于易塵、崇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林哲玲、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董虹均

研討會開幕式,恭請一貫道發一宗教發展基 金會韓萬年董事長、一貫道總會王寶宗理事長、 崇德學院陸隆吉校長致詞。一貫道崇德學院甫於 今年九月正式立案招生,隨即在校舉辦學術研討會,在有限的時間與人力下,充分展現出師生通力合作精神。韓老點傳師樂見今年有二十一篇學術論文,也有來美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與會,祝福大家對一貫義理的探究有所斬獲與成就。一貫道總會王理事長肯定學術論文的價值,論文發表提昇研究風氣,促進學術交流,是飛躍國際空間門檻,也是師尊師母傳道百年來劃時代的貢獻。陸校長體貼天意,強調崇德學院是天人合一、神人共辦的學校,屢屢蒙仙佛慈悲指示方針,能得道、學道、明道、行道俱全,以達內外一貫真知真行。一貫道承繼上天的明命,接續道脈,不是一般的新興宗教,大家本著共同的目標,彙編天下之經綸,立教垂統,建構出一貫道的義理。學校籌辦過程雖是困難重重,陸校長本著鍥而不捨的精神,邀得天心,十年有成,開啟 了一貫學術教育的大門,培育一貫道學修講辦人 才,綿延不絕!

開幕式結束前,崇德學院與大家分享學校校 歌,天然師尊於今年九月第八期先修班中臨壇言: 「眾等將其校歌唱,師來聆聽可否矣!」,如今校歌業已經完成,邀請臺北崇德合唱團蒞校演唱,氣勢磅礡!令與會學者感受三曹普渡、一貫大道普傳 的宏觀視野。

開幕式結束後,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鄭志明教授,進行精彩的專題演講。今年 學院成立,鄭教授遠道而來兼課,雖備感艱辛,但其一本初衷,只想著把一貫道推向世界的宗教舞臺,不遺餘力,將個人四十多年來對一貫道的體會與宗教學術的涵養,繼續奉獻於一貫道的學術發展。鄭教授闡釋,一貫道在宗教學領域的二個面向 為:神聖的面向與世俗的面向。就神聖而言,首先 要瞭解神話,神話是神聖的語言。道統透過古老傳統建構出的神聖的體系,就是神話,神話的神聖性體驗是超越歷史與哲學的,神話是宗教最核心的部分。神聖領域另一個層次是密契經驗,也是宗教最核心、最神聖的內涵,可以跨越歷史與科學。

神聖的教義體系發展,來自宗教的體驗,也就 是不可言說也要說的密契經驗。然而,面對國家、 社會與家庭,世俗的面向不可忽略,要加強神聖與世俗的調和。一貫道已經是世界性宗教,要符合世俗面要求,必須與各學術與宗教團體來對話,學院將成為全世界研究一貫道的中心,也是一貫道面臨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發展的中心,為了一貫道的千秋聖業流傳,營造出受尊重與自我成長的環境,是鄭教授對一貫道的期許。

本次的研討會共有七個場次,研討七個議題及 綜合座談,共有二十一篇論文發表,是歷年之冠, 以下就各場次所發表的論文與評論做簡要報導。

第一場議題為「一貫道義理之研究」,由陸隆吉校長主持,鄭志明教授擔任與談人,共有兩篇論文發表。第一篇由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副教授鄧盛有所發表的〈一貫道與論語的君子觀之比較探析〉,「君子」一詞在白陽道場、在儒家皆是 個重要角色。君子是儒家的一種理想人格境地,也 是成聖成賢的重要始階,它在儒學的研究中具有重 要意義。一貫道以儒家為體,會通儒釋道三教教義,建立出其特有的修行進路,對於君子之義除了承繼儒家的道德內涵外,更因應時代環境,賦予不同的角色觀點,值得深入比較探析。第二篇是由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李皇穎所發表 的〈北海老人三易探原宇宙論初探〉,以《三易探源》為探討核心文本,闡述北海老人宇宙觀樣貌,做為一貫道教義思想研究方面諸多參考。一貫道基本教義「三期末劫」、「三曹普渡」、「理、氣、象三天」,是從「理、氣、象三層天」宇宙觀中衍 生出來的,同時也是一種得救觀和救劫觀,換言 之,「理、氣、象三天」可以說是一貫道的宇宙論 核心。

與談人鄭志明教授提出建議,儒家謂君子是成德之人,其教化使人皆能成為君子與聖賢,這是東方宗教與西方不同的地方,人皆可以達成終極價值的境界。一貫道的君子觀不僅與儒家的道德觀結合,而是更有內在生命積極的改變與轉換,《論 語》也說天授之以德,人與天的超越的存在是可以 結合的。學道只是開始,一貫道的君子觀是能上達 於天,回到終極實體,或曰成道。

宇宙觀的目的,在於教導人回到道的世界,把道層次化,連結天地與人。就三元的宇宙論來談,象天是人的世界,氣天是鬼神的世界,理天是道的世界,透過生命的轉化可以回到理天。十五代祖與理學有關,然宋代理學實為儒家建構出一套宇宙 論。一貫道雖然來自民間,在傳統三教合一的文化 脈絡中成長,其根源是中華文化傳統脈絡,既是如 此,更應回到傳統中華文化脈絡中發揚光大。

第二場次議題是「一貫真傳之三教合一與五教 同源之研究」,由鄧盛有副教授主持,蔡源林教授 擔任與談人。時過正午,首先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許恆源暢談〈一貫道得道之殊勝:我的靈魂之 旅〉,二O一二年的三個晚上,改變了許教授對靈性的看法,修正了對仙佛的認知、體會,物理學上蟲洞般的抽象概念,身歷其境地體驗醫學與科學無法解釋的換心手術,對於前世今生的愿立與責任有更清晰的體認。許教授是電機工程教授,也從事精密武器的研發,難得在公開場合談論這個議題,對 於生命的種種體悟,都得之於天恩師德的加被以及 得道的殊勝,許教授的心得發表,值得我們深思與 反省。

第二篇是由唐經欽副教授發表的〈儒家會通思想之發展及意義〉,闡述儒、釋、道思想自漢、魏之後,會通現象已存於三教交涉或相互融攝歷程中,而佛教傳入中國,積極尋求傳播機會,歷經魏晉南北朝政治更迭、生民塗炭,其苦、空、業報等 說,成為撫慰人心的良藥,道家思想歷經黃老、魏晉玄學、宗教化等質的轉化,道家、道教不加嚴分,道教反成三教鼎足、分立之代表。儒家自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便與政治實體有較緊密的結合。隋唐之後,便出現三教會通、合一思 想,爾後更有長足之發展,本文依史之縱軸,論述 儒家會通思想之發展及意義。

第三篇是由施春兆博士所發表的〈一貫道信徒 超生了死之神聖瑞相初步探討〉,「超生了死」是 修行者終其一生夙夜匪懈所欲追求的上乘境地,作 者也透過醫學的觀點來探討人往生後身體的變化 事實現象,再由宗教的觀點來看「身軟如棉」的吉 祥相貌。並收集相關案例來彰顯「成道善終」與印 證求道的殊勝。

第四篇是謝金汎助理教授所發表的〈道教三教 會通思想發展與意義〉,道教三教會通思想之發展 約可分為三個時期:融攝期、格義期與歸一期。綜觀道教三教會通之發展,融攝期與格義期都傾向於特定義理的會通;而歸一期則開始談到三教共同的特質。與談人蔡源林教授肯定一貫道有「宗教對話」胸襟,東方有三教,西方也有三教,一貫道能夠放棄本位主義,相信超越性存在於人的內心觀點,各宗教可以透過對話,尋找出一個共同的真理。

第三場次議題是「一貫道開創史之關鍵前輩典 範之研究」,本場次由張家麟教授主持,由楊弘任 副教授擔任與談人,共有三篇論文發表。第一篇由陳幼慧教授所發表的〈白水老人韓雨霖道長口述歷史紀錄研究〉,韓雨霖老前人民國三十七年來臺傳道,民國八十四年成道歸天,享壽九十有五,來臺期間,除了帶領發一組道務,足跡遍佈海內外,其修養功夫一直是一貫道道親效法的典範,如何系統地保存、紀錄韓老前人的生命史、德範、事跡、事 功,乃是本研究之核心關懷。

第二篇是許炳坤助理教授的〈白水老人韓雨霖 道長文獻回顧〉,一貫道韓雨霖道長履歷人間一世 紀,流芳萬古貫寰宇,韓道長在道親心目中,猶如太史公司馬遷對孔子的孺慕之情,其德行像巍峨的高山令人景仰,本文文獻以白水老人韓雨霖道長已經出版的相關專書、刊物、道書、演講集、紀念刊等資料為主,嘗試將韓雨霖道長文獻作一梳理,讓未來投入白水老人議題研究之學者,激盪出更多研 究議題,體證白水老人的德行。

第三篇是由謝居憲副教授所發表的〈天人合一 之思想根源初探及其價值實現〉,首先闡述錢穆先 生以全新的理解,自謂其發明了中國古人天人合一觀的偉大,此全新的理解與發明自是發前所未發。 其高足余英時先生《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 源試探》著作可說是其晚年大發明之最好註腳。錢先生晚年的「天命」觀少了過去哲學與思想史的內涵與論述,更多是「宗教」信仰的體悟;其「人生」觀是扣緊著「天命的宗教信仰」來立論。「天人合一」之價值實現自然必須是立基於「天命的宗 教信仰」。

與談人楊弘任副教授做了深入與精彩的回應, 首先讚賞謝副教授對天人合一思想論述,透過層層 的分析與歸納,能接合當代儒家觀念,形成良好的溝通介面,這篇論文具有學術開荒的價值。對於陳教授與許助理教授的口述史與文獻,其撰寫內容確實令人感動!進而歸納出韓道長的人格特色。撰文者在學術的基本要求下,保有宗教的感情,成為客 觀的局內人,是應有的學術涵養。

第四場次議題是「一貫道歷史與發展研究」, 本場次由陳幼慧教授主持,由唐經欽副教授擔任與 談人,共有三篇論文發表。第一篇由林榮澤主任所 發表的〈道德傳衍:天津一貫道「道德壇」的發展 與變遷〉,民國二十四年,師尊在天津渡化道德武學社社長孫鍚,成立道德壇,孫道長也是師尊提拔的第一位道長,可見其重要性,民國四十年孫道長來臺,四十二年歸空回天。道德法脈後歸入中庸組,而真正承繼道德法脈,並將之發揚光大的反 而是在韓國。

第二篇是謝靜琪副教授、賴淑珍碩士所發表的 〈一貫道發一崇德點傳師擴散因素及開設公共佛堂之空間分布—以自逢甲伙食團畢業之點傳師為例〉,此文藉由其他宗教相關文獻,探討影響點傳師的擴散因素及因此呈現在臺灣地區發展的公共 佛堂之空間分布。採質性研究法,對十五位點傳師 進行深度的訪談,再以內容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論 述訪談成果。

第三篇是由林佩環博士生發表〈探討宏道大仙 開道精神對一貫道發一崇德東南亞道場東馬沙巴 之影響〉,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務遍布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然而早在一九八O年代初期,發一崇德在東南亞道務開創歷程中,蘇孝洲點傳師(宏道大 仙),對於東南亞現今的道務發展佔了巨大的影 響,此篇論文希望為宏道大仙開荒精神寫下伏筆, 為其當時前人輩們開創東南亞道場之道務留下歷 史見證與足跡。

與談人唐經欽副教授首先肯定三篇論文的價值貢獻,並給予諸多的回饋。三篇著作以歷史學的角度進行田野調查紀錄,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心力,加以天時、地利、人和具足,有助於讀者瞭解一貫道發展的相關事蹟。第一篇是一貫道道德壇 的發展與變遷,透過文本資料與表格的呈現,令讀者有初步的瞭解。對於其中的內容,也給予諸多建議。針對第二篇建議是引文要有主體性,並加以論述,文獻回顧與文獻研究不應混淆。第三篇的建議是文章的鋪陳與文章的結論要前後呼應,還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精神與關聯性要有充分的論述。最後唐副教授呼籲,把特定的關鍵重點,運用到通義當中,使其不只具有學術研究價值,更為道場提供 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五場次議題是「一貫道教育之研究」,本場 次由謝居憲副教授主持,由王雅萍副教授擔任與談 人,共有三篇論文發表。第一篇為謝靜琪副教授與 陸隆吉校長共同發表的〈天人共辦之崇德學院〉,一九八O年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遭逢重創,也因此契機,令發一崇德道場加速走向經典化教育模式,至今三十六年的進修班教育發展歷程,驗證一貫道天人共辦的傳道事實。二O一六年教育部核定於一 O五學年度開始招生。不論是道場進修班五年教育 或是教育部核定的崇德學院,其推動歷程皆展現了 由人主導、天應合的「天人共辦」模式。 第二篇是由羅涼萍助理教授所發表的〈一貫道 發一崇德的教育理念與宗教教育之探究〉,一貫道 發一崇德能夠穩健的發展,有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完善的道場進修教育做基礎。對於宗教研修學院的籌設與成立,更是因應一貫道現代化與全球化發展的需求,不但符合臺灣宗教教育的發展趨勢,更建立其教育體系的系統化、學術化、理論化,進而 提昇教內人才的質與量。

第三篇是溫毓禎博士生所發表的〈當代 Bunun 信仰一貫道之傳播研究 — 以臺東布農族為例〉,此 文是透過田野調查,描述當代Bunun扎根於其傳統文化精神中,一貫道如何傳播於原住民地區的敘說研究。主要為與一貫道邂逅後的布農族群,對於作為「人」或是作為「Bunun」,其原文化與當代信仰存於生命中,如何與之共生理解、傳播的過 程。從一種多元文化、文化多元的視野下內外觀 看。

與談人王雅萍教授讚揚這三篇精彩的報告,前 兩篇有關崇德學院之論文,闡述宗教如何從信徒變成教徒到傳教士的歷程。第三篇是一貫道發展成為 世界性宗教,並解釋民族與信仰的關係,尤其從 「 Bunun 」中發現一貫道的版圖,堪稱是神跡!

第六場次議題是「一貫道佛規禮節研究」,本場次由杜保瑞教授主持,由洪淑芬助理教授擔任與談人,共有三篇論文發表。第一篇由王超英碩士所發表的〈一貫道佛規禮節之精神要義〉,闡述「禮」是中華數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核心,文化精 髓、表徵。今世衰道微,列聖諸賢,振衰起弊,復 興古道綱常,禮樂至教,重振真儒行義,踐行禮樂,崇隆祭祀,濟世牖民,重返堯天舜日。天運更迭,天命明師降世,天然師尊承天景命,創制《暫定佛規》,效法古聖先王制禮作樂,一貫弟子秉承師志,演禮教樂,崇孝興悌,冀世界重返堯天舜日 第二篇是陳姝 碩士的〈一貫道辭歲拜年禮節初探〉,中國傳統新年有許多除舊布新、趨吉避凶、迎神納福的習俗。一貫道宣揚儒家忠、孝美德,過年乃以祭祀祖先、家人團聚、順親事長的事 情為重。其「辭歲拜年禮節」規定除夕夜十時以後 開始獻供,辭歲禮須在除夕夜十一時左右進行,拜年禮則宜在十二時開始拜年並向老祖師祝壽。

第三篇是賴美君碩士的〈一貫道各式表文之研 究〉,「表文」此一名稱起源於漢代,為古代臣子 向帝王有所建議、請求、陳述的一種上奏文體。而 一貫道中表文則為明師或弟子向無生上帝老申悃佈誠、伏願祈求而呈奏的表章,還有所謂的「愿 文」,並稱為「三表五愿」。其意義呈現一貫道信 仰核心主軸與修持特色:天命與愿力。如今道已傳 遍世界八十幾個國家,無非是天命的流傳,而三表 正是此殊勝天命的表徵符信。

與談人洪淑芬助理教授提出,佛規禮節經由具體的操作,通達形上學的思想,成為學道修道的功課。佛規禮節精神浩瀚廣闊,但王超英碩士對主題的立論明確,藉由聖訓的五個層面與實務結合,客觀的論述,讓儀式與義理合而為一。洪助理教授認 同陳姝碩士將禮節與禮俗的融合,豐富辭歲拜年的歷史價值,建議再往辭歲拜年的源頭與發展、以及禮與時的關係去探究。還有,禮有溝通天人的精神,禮敬仙佛的意涵更不能忽略。又賴美君碩士的「三表」論述結構很縝密,疏理出三表的大意,有 正本清源的思考,考證表文的歷史發展與衍革,回 歸一貫道的信仰。

第七場次議題是「一貫道得道之研究」,本場次由謝靜琪副教授主持,由廖玉琬副教授擔任與談人,共有三篇論文發表。第一篇由于易塵學者所發表的〈一貫道得道之研究-作為修持之本體與性理心法的蠡測〉,此文以「得道」為範疇,就結構而 言,係參考《一貫義理》直通本性及涵蓋萬事萬物 之理為核心,將義理五分,以「一貫真傳得道與一指點的尊貴」、「三寶考據與心法修持」為前提,就相關的天、道、本體、性命、心法等概念學術特 質蠡測。

第二篇是林哲玲講師的〈一貫道宇宙論探源之關於明明上帝的理解〉,此研究目的是從宇宙生命起源之視角,藉由對明明上帝的進一步理解,以強化建構一貫道宇宙論,並嘗試從中西哲學與生物醫學的觀點,試圖從各種可能的面向,剖析宇宙根源 之相關概念、「明明上帝」的名稱意指與內含、位 格與特質,以及「明明之性」的本體作用。 第三篇是董虹均碩士發表〈一貫道之儒釋道語 言應用 — 以「一本萬利」訓文為例〉,語言意識和 宗教意識之間的原初聯繫主要表現在「語詞」,所有語言結構同時也作為賦有宗教力量的宗教實體而出現,一貫道訓文主要藉由扶乩、飛鸞方式產生。如〈一本萬利〉訓文,所用儒釋道三教經典,或以銀行、一本萬利等通俗語言作為譬喻,主題看 似通俗平易近人,卻是涵蓋整個人生修行努力的方向。與談人廖玉琬副教授與三位報告者分享,第一篇的題目涉及得道的研究,對得道的定義要先清楚明確。先修班訓文曾言:「得道是殊勝的普渡因緣,先得後修。」第二篇有關明明上帝、無生老是普渡眾生的主要核心,九六億原佛子的來處與歸處。對明明上帝的定義,可引道場中的字訓,其中有明確的闡述。第三篇論文以訓文來探究三教合一、五教同源,其選用原因必須說明清楚,而且訓 文要有完整的內涵,不只取其訓中訓來會通三教, 三教經典會通以義理為主軸,以完整的訓文呈現, 較能充分駕馭主題。

此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一天最後一場為學術對 話與論壇,主題為「宗教研修學院的發展與挑 戰」,邀請的學者專家包括主持人:陸隆吉校長(一貫道崇德學院),與談人:李玉柱(一貫道天皇學院校長)、鄭志明(輔仁大學宗教系教授)、 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 授)、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所所長)、楊弘任 (陽明大學科技及社會所副教授)、唐經欽(一貫 道崇德學院副教授)。

首先,陸校長致歡迎詞,並表達學院設立懷著完成老祖師:「平收萬教、普渡收圓」的使命和任務,這不是對立性的,而是可以與各教圓通,可以講得非常究竟圓滿,換言之,將各教相關的義理會通,這是我們學院很重要的方向,誠如白水聖帝對 我們這所學校的一個指示就是「彙編天下之經綸, 以立教垂統」,一貫道雖有教的成分,但不是新興 宗教,是以這個「道」會通各教,來辦理普渡收圓 這件大事。

接著李玉柱校長提出一貫道要辦到「世界大同」,所有原人都得道,都能明心見性,那個時候就不需要傳道了。而歷來傳承千年以上的宗教,基本上都需興學培育人才,這應該算是強而有力的辦學理據,所以李校長以「萬年興學,聖賢如林」與 學院共勉。又李校長強調「對內溝通」、「對外溝通」跟「全球溝通」的課題。「對內溝通」為一貫道怎麼自圓其說,要有適度的自我批判及創造性的詮釋;而「對外溝通」跟「全球溝通」重平等,平收萬教的「平」就是此義,道跟教本來就可以並行 無礙。以教來輔助道,以道來指引教,所以要全球 溝通、學術溝通、宗教溝通、全球各界溝通,這樣 才不辜負三界十方,萬靈真宰   老 聖號。

第二位與談人鄭志明教授就「傳統與現代」與「傳承與創新」兩個概念闡述,鄭教授認為一貫道講的道統,追溯到神話時代這些偉人,所以一貫道當然是人類有始以來最古老的宗教,而一貫道雖起源於小傳統,但是隨時都可以銜接大傳統,其實這 就是傳統的意義;一貫道來自於民間,但不以民間為卑,民間才是生活、生命的動力所在。正如孔老夫子說:「禮失而求諸野」,很多知識分子來到鄉下,看見祖先祭祀,他們都感動不已,尤其很多大陸人士,發現了原來傳統就在民間裡,這就是禮失 而求諸野啊!一貫道不能妄自菲薄,除應該要承擔 著來自小傳統的文化外,還承擔著整個大傳統的使命,那是一貫道的責任。至於對應時代,一貫道要肯定自己的傳承、自己的道統,自己傳承了古老的神話及綿延不絕的動力,擁有神聖性的語言、感應的密契經驗。鄭教授並指出,學院的學生有的很會寫書,但是如何將這些宣傳、教化的一貫道書籍,轉化成學術的語言,讓全世界的學術界都能接納,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也就是說一貫道要學習現代的知識、現代的語言、現代的文字,還有表達的方 式,且必須要創新,將創新建立在人才的培育上,不只是讓學生去弘法宣教,還希望把學生的研究成果不斷地積累、不斷地開創。所以,鄭教授亦期許 學院未來能成為一個國際的教育中心、國際一貫道 的研究中心。

第三位與談人張家麟教授提到,每次來到一貫道的道場,都有所感動,如果傳統漢人宗教都像一貫道,可能就有希望了。接著張教授提出「白水聖帝」、「大姑前人」,透過扶乩開沙,不斷地給學院訂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這是「遠見」。任何宗 教領袖,如果沒有遠見,這個宗教會萎縮。又一貫道學院要做批判的、理解的、銜接的、再詮釋這些工作,因為經典或是宗教現象,是學院未來研究的兩個焦點,而且一貫道的學院要發展,還要有一個「比較學院」的視野,「比較學院」就是看看西方 宗教怎麼辦學,如神學院是西方大學的一個孕育的基礎,一貫道學院可以COPY。再者,各宗教都在培養人才,人才是宗教弘道、宣教的基礎,但是,我們要理解,一貫道到底要走哪一條路?辦學要有志業、志行,辦學也要思考,這些學生們有了學位 以後到哪裡去?張教授認為有兩種作為:一種作為是已經有據點的,鼓勵他們去那邊宏道;第二種 作為:去開創,要有相關規劃。

第四位與談的蔡源林所長從研究世界宗教、比較宗教的角度,提供個人的觀察。蔡所長指出世界有所謂的七大宗教,會通應涵蓋此七大宗教。就宗教辦學而言,全世界最大的兩個宗教:伊斯蘭教跟基督宗教,辦學最有歷史傳統;今天人類文明永續 發展最重要的制度,就是大學制度,假設這宗教的 先知或創教主離開人世之後,一定要朝向制度化、理性發展,要把那些知識轉向為有系統可以傳承的知識,這是非常關鍵的。反過來說,歷史上的「反例」,比如說到中國傳教的不只有五教,像祆教、拜火教、景教、摩尼教,這些為什麼後來從中國的歷史上消失?其實就是沒有傳承的教育制度,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又一貫道在世界各地的道場發展,教義出現文化上的隔閡,所以,目前一貫道在辦學、教育中,要有普世性語言的轉化,才能 夠真正的成為世界宗教。這一步非常重要,也需要有一個教學跟研究的機構去達成這個使命,尤其目前東西方宗教在義理跟修行上貫通的最大障礙,就是內在性跟超越性的問題。今天全球都在擔心文明衝突、宗教衝突,這一條路如果貫穿了,對人類的 未來文明,將會是非常大的貢獻。最後,蔡所長建議要求學生學外語及加開比較當代的宗教對話或 宗教會通的課程。

第五位與談人楊弘任副教授為「寶光建德」道親,楊副教授提出學院設立的第一個重要意義是象徵,可跟中國大陸還有全世界說:一貫道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宗教,走到已經可以辦學的階段,且一貫道的宗教會通、五教同源、道不是教的思想,真的 具有世界宗教的格局、及很強的象徵意義,而實質 的意義,目前還需努力。楊副教授並提出,設立當 代一貫道研究中心構想,針對一貫道傳統文化,可 在此中心不斷交流,將有助於海外道務開拓。

第六位與談人唐經欽副教授,除先代表學院感謝大家熱忱的參與外,就宗教學院的發展提出「宗教學院的設立意謂宗教人才再教育」、「建構及深化自己的道義」及「增進宗教交流」三項觀點。唐副教授指出,隨著海內外道場之發展,以及各宗教 交流之頻繁,宗教學院的設立,必須與該宗教人才 培育制度緊密結合,致力於建構或深化自己的道義,將有助提升道場人才之質與量,所以宗教學院的設立不只擴充宗教視野,更為發展全球性宗教所必需。而就宗教學院面對的挑戰,唐副教授提出「研究人才培育的挑戰」、「道內操辦人才與學術人才培育之兩難」、「學術論述方式的挑戰」、「學術資源相對有限」、「宗教發展史之關懷」、「實踐工夫與學術之相輔相成」六點意見,唐副教授主要針對宗教學院教育為進階之教育,如何有完 整的栽培人才計畫及運用有限的資源,讓修辦道與學術相輔相成,提出省思。最後,唐副教授以為教育是百年大計,學術化的價值意涵,不只是寫一篇畢業論文而已,更重要是宗教人才、神職人員的培育。學生在意的,應不只是文憑,如今年崇德學院 學生就有很多都已具有碩士學位,所以就崇德學院而言,學生除了深化與建構一貫道義理外,畢業後回到道場,將能發揮關鍵的操辦角色,明顯地提升、落實固本及圖強發展的目標,換言之,將有助於整體道務質與量的提升,這也可回應張教授及蔡 所長提到栽培的人才將往哪去的問題。

在六位與談人發表高見後,陸校長也表達會朝著這些在教育上、宗教上、在學術領域中非常寶貴的意見來努力,一步一步地的往前推進,尤其秉持白水聖帝祂老:「無始無終,來人世間渡化眾生」及不休息菩薩之不休息、無始無終的精神來辦學。

參與來賓合照

校長與學校師生交談

陸校長上台致詞

來賓簽到


  • 54552 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25-8號
  • TEL:(049)2988675 FAX:(049)2989314
  • 郵局劃撥帳號:22814298 戶名:一貫道崇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