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影音

學院天人共辦篇(一):感恩「媽祖」與「守護真君」助道

學院天人共辦篇(一):感恩「媽祖」與「守護真君」助道

         崇德學院「天人共辦」之殊勝,已是眾所皆知,也一直是深植於學院全體教職員生們心中的信念與深刻的體悟!尤其是第一屆「開荒」的碩二學生們,更是對於 天恩師德之浩瀚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

         常聽校長陸點傳師慈悲提及籌建崇德學院十幾年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校地是 明明上帝所恩賜;師尊、師母、老前人及發一組各單位的成道前人,也在理天齊力襄助。在這十幾年籌備過程中,顯化斑斑,而在諸多殊勝事蹟當中,有兩件事蹟特別讓大家津津樂道、嘖嘖稱奇,也就是(1)開台尊王、守護真君--鄭成功大仙;以及(2)天上聖母--媽祖的助化,才使學校得以順利竣工並招生。早在民國105年9月學院正式開學後,校長暨全體教職員生們就很想找個日子前往訪聖上香致謝、感念這份護持學院之恩情,礙於校務繁忙,始終難以成行。時值寒假期間,一群有心的碩二生們再次提及此事,終於,選定了民國107年1月31日這一天,展開了「訪勝感恩暨宗廟田野調查」之旅。

         承蒙天公作美,當天風和日麗、非常適宜感恩訪勝行。首先來到遠近馳名、香火鼎盛的大甲鎮瀾宮,是日正逢農曆12月15日,踏入寺院的當下,眼前盡是虔誠的善男信女,供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供品以及一對對的鮮花,一個個誠心敬意焚香祝禱的身影,讓人感受到極其祥和的氛圍。縱然塵世紛亂,媽祖婆卻總是笑盈盈的穩坐案上,耐心的聽著信眾們的祝願,並於冥冥中安排、化解信眾的困擾。即便是科學至上的時代,寶島人民對於天地神明,仍然心存敬畏而不敢怠慢,裊裊香煙所遞送的,便是一股安定社會人心的力量。

         埔里鎮位居深山、並不靠海,因此,令人好奇崇德學院的興建與媽祖有何淵源?為何能夠在學院亟需水保建設之時,適時的助化一把呢?經由此次田野調查資料分析得知:原定學院之雨水下水道工程,是經學院出入口的龍門山牌樓到達鯉魚潭,然在民國103年學院動土、施工後,工程師發現此一規畫將造成鯉魚潭風景區周邊交通不便,且須向鄰近商家借道,此舉將為工程增添許多變數;但若不排到鯉魚潭,就必需改為排到2.3公里外的乾溪,如此一來,需要再多花上數千萬元之建置經費。學院建設之初,籌款已屬不易,倘若又需額外增加數千萬的工程款項,完工之日勢必往後推遲,第一屆之招生進度也將會跟著延宕。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任憑相關人員們再怎麼焦慮且心急如焚,卻依然一籌莫展。

         有一天,當大家正依舊苦於工程進度停滯之時,工地主任鄭講師帶著幾位前賢們沿路苦思、漫步到「龍門山牌樓」下,眼前不知於何時已竣工且完整的「新挖水溝」映入眼簾,猶似天女散花般的美景令人興奮且開心到很想大聲尖叫,這條新完工的水溝真如及時雨一般的為學院帶來了生機與無限的希望,因為它的適時出現,讓學院再也不用擔心工程與招生來不及這兩件事了。後來有前賢回想起,幾年前山下的鯉魚路曾施工過排水系統工程,經調閱資料發現,此工程正好有一段通過龍門山牌樓前,且工程段就剛好連接到乾溪,正好可以讓學院的雨水下水道連接到此排水系統即可。民國104年,南投縣政府同意變更水土保持設計這項計畫,工程得以順利繼續進行。變更後的設計大幅縮減原定工程所需的時間、金錢,更降低作業難度,讓負責籌建學院的前賢們都相當歡喜,彷彿打了一劑強心針。殊勝的是,此時,還是沒有人知道為何會有此天大的轉機?

         經由進一步追溯歷史資料得知,此一排水系統屬於莫拉克風災埔里鯉魚潭周邊排水系統重建工程,係由「台灣媽祖聯誼會」申請撥付了數千萬元來自各方善信的愛心善款所興建,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鯉魚潭周邊地區經常溢淹的情形,從民國98年到101年,耗時3年完工。此項排水系統之完工來得正是時候,不僅讓學院興建進度跨步邁進、更為學院省下一筆巨大的工程款項,這一連串的巧合,更讓人深信是「上天撥轉、媽祖助化」之殊勝事蹟。校長於此銘記於心,領著大家虔心感謝媽祖暗中護佑幫忙,也祈求媽祖繼續搭幫助道,護持學院,齊力幫助師尊、師母完成普渡三曹的任務。

         隨後,一行人即驅車前往距離大甲鎮瀾宮不遠處的鐵砧山「國姓廟」。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鐵砧山有靈祠,其山下有靈泉」,「靈祠」與「靈泉」都是為了紀念鄭成功的事蹟,其中「靈泉」所指的即是「劍井」,據井旁碑文所載,相傳鄭成功在鐵砧山駐兵時被圍困於山頂,因缺乏水源,部將就以寶劍插於地中而得甘泉,該井之後大旱亦不乾涸,蔚為奇談;「靈祠」則是「國姓廟」(現稱「護國天尊祠」),文獻資料中並無國姓廟創建時間和創始人的確切記載,僅知約略建於清雍正年間,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大甲巡檢余寵、鹽務委員林鏘及生員郭鏡清等人曾集資重建,並立有「開台鄭國姓」碑記,後歷經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大正十二年(1823年)的修葺,民國三十六年,採羅馬圓頂型式的國姓廟就於現址重建完成。

         開台尊王鄭成功,世稱國姓爺,在世時屯墾台灣,離世後英靈依舊守護百姓,可說是寶島的守護神,家喻戶曉,故台灣各地多有奉祀國姓爺的廟宇,終年香煙不絕。然而,開台尊王與學院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有關鄭成功大仙(守護真君)求道之殊勝事蹟已是發一崇德道親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而「守護真君」當年發願守護「光慧道務中心」亦是道親們口耳相傳之感人事蹟。此次崇德學院即將破土動工之前,「守護真君」亦大發慈悲示意前來守護大家的平安,天人共辦之示現,再添佳話一筆,相關之事蹟簡要摘錄說明如下:

         開台尊王(鄭成功大仙)在回天後於因緣成熟之際,透過乩生向發一崇德陳前人大姑祈請,希望能夠求道,陳前人經呈報老前人後,老前人慨然應允,便擇一吉日,由老前人為守護真君辦理超拔,尊王求道後就發願守護道場、保護修行人。發一崇德「光慧道務中心」位於南投草屯山上,在民國88年落成之際,開台尊王便陳請大姑前人在道務中心大門前蓋一座小廟,以為鎮守之用。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民國88年當年即發生了嚴重的九二一大地震,由於南投縣剛好位於震央,災情非常的慘重,造成許多人員的傷亡,是一場歷史上的大浩劫,令全民悲傷不已。「光慧道務中心」很感恩在仙佛護佑之下只受到了一些損毀,主體架構幾乎完整無捐,這樣的狀況讓當時前來勘災的專家學者們深覺不可思議。由於開台尊王的守護之功甚大,遂被 老敕封為「守護真君」。

         崇德學院是天人共辦的學校,白水聖帝韓道長為學院的榮譽創辦人,不休息菩薩陳前人為創辦人,由於「守護真君」與兩位前輩的深厚之因緣,對學院的襄助自然不遺餘力,所以祂老要來守護這塊土地,故學院一樓便特別供奉「守護真君」的神位(民國106年8月,曾經有位道親於此看見祂老人家手不釋卷,身穿戰甲直挺站立著護守學院),因而學院於施工期間,工地一切皆得平安,即便已經完工,「守護真君」依舊堅守崗位護守學院,所以,學院師生能夠出入平安,都要感謝「守護真君」之護佑。

         為了秉持正確之教學方向與辦學理念,學院每一期先進班皆恭請仙佛慈悲臨壇開沙指導,其中,孟老夫子曾在第二期先進班提到學院願景是為「百代萬世之基業」,濟公老師也慈悲指示:「學院的設立,乃是白陽一大事因緣」,既是如此殊勝,單靠人的力量如何擔負?因此,除了師尊、師母及成道前人們,諸天仙佛與白陽大仙們也為此一大事奔走。故學院的每一份子,就如同天之驕子一般,時時沐浴在 天恩師德中。

         此趟短暫的「訪勝感恩暨宗廟田野調查」之旅,是一次新鮮的嘗試,了解到「媽祖」與「守護真君」之相關感人生命事蹟與宗廟之美,讓這感恩之旅兼具了溫暖的知性、與學術調研之雙重收穫,也凝聚了教職員生們之間溫馨的道情,學院全體教職員生們都在心中默默許下心願,祈願以一己棉薄之力為大道場盡心盡力,為千萬眾生立典範,以報 天恩師德於萬一。

(撰稿:施春兆、研究生楊雁智、研究生賴焯葦。部分內容參考李安娜等:《大甲道卡斯:鐵砧山風景特定區導覽》,臺中縣大甲鎮公所,2003年。攝影:施春兆)


底部學院LOOG
  • 54552 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25-8號
  • TEL:(049)2988675 FAX:(049)2989317
  • 郵局劃撥帳號:22817298 戶名:一貫道崇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