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與人文之美兼具的訪道行
知性與人文之美兼具的訪道行
康乃馨綻放的五月季節,坊間充斥著提醒人們「母親節即將來臨」的訊息,勾起了人們對於母親之緬懷與感念的情懷,就連空氣中也飄散著濃濃的感恩氣息。一群崇德人在此刻特別的思念「崇德母親-陳前人大姑、不休息菩薩」,感謝「不休息菩薩」將她一生寶貴的時間全數奉獻給予崇德小後學們,沒有「不休息菩薩」,就沒有今日幸福快樂的崇德人。
有感於「不休息菩薩」是崇德學院的創辦人,適逢「不休息菩薩成道十週年紀念大會」將於二O一八年五月六日(星期日)假臺北和平籃球館舉辦,在此之前,發一宗教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韓老點傳師特別慈悲指示崇德學院邀請在學術界非常有威望的馬教授西沙賢伉儷於五月二日蒞臨崇德學院與大家接續去年十二月底國際學術研討會未竟善緣。去年底馬教授因為出國手續來不及完成,故而臺灣道親與學子們錯失了一次聆聽大師級教授演講的機會,此次適逢「不休息菩薩成道十週年紀念大會」的好時機,剛好可以邀請馬教授賢伉儷共襄盛舉,相信這一切應該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更應該是我們最親愛的不休息菩薩的巧妙撥轉。
五月一日(二)上午,崇德學院代表成員至桃園國際機場迎接了馬教授賢伉儷,繼而驅車前往臺北崇德大樓,適巧當天有臺北道場恭請四位成道點傳師聯合結緣,馬教授賢伉儷剛好躬逢其盛,親眼目睹這場天人合一的盛況,緊接著在葛老點傳師、謝點傳師坤德、劉點傳師邦樑與校長陸點傳師的招待下,共進了來臺灣的的第一餐素食,教授賢伉儷直誇道場的素食真是非常的美味可口。用過餐後,對於各位點傳師與道親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這是此趟來臺灣所按下的第一個「讚」。
五月二日(三)一大早,崇德學院像是在辦喜事一般,人人面帶笑容,這是難得一見的殊勝景象。上午九點左右,馬教授賢伉儷來到了崇德學院,感受到大家熱情的歡迎與真摯的笑容,雖是初相見,卻是有一見如故的熟悉感,這是一份早已結下的美好善因緣。十點左右,首先是贈書儀式,由校長陸點傳師代表接受,馬教授特別從北京帶來最新版(第三版)的《中國民間宗教史》送給學院圖資館收藏,真是令人開心與感動。緊接著在校長陸點傳師慈悲致歡迎詞之後,正式的展開了馬教授精采之演講,馬教授讚嘆道親們熱誠善良,而且溫文有禮,尤其富有愛心與慈悲心,因為他在二OO九年就曾經來到臺灣,目睹了八八風災的慘烈與悲傷的場景,當時,他就與夫人立刻捐出善款贊助受災的同胞們。演講完畢,一群熱情的道親簇擁而上,相繼邀請馬教授賢伉儷一同合影,留下了張張珍貴的歷史畫面。
在結束學院的演講後,立即驅車前往由彰化道場謝恢弘點傳師的相關道親們所開設的「正巧書院」參訪與用餐,書院很有特色的硬體設備以及督賀餐廳美味的飲食,同樣贏得了好多個「讚」。緊接著又繼續趕往「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由謝點傳師坤德親自接待並解說發一崇德簡介以及導覽「不休息菩薩紀念館」,在「祖師紀念館」內則由作者陸校長親自解說四幅油畫的代表意涵,還有林點傳師建財特別導覽「崇德菩薩館」。在發一崇德道務中心,每個角落、每個場景都充滿了不休息菩薩留給崇德人的大愛,每踩上一步路,都深刻感受到不休息菩薩以其「慈悲喜捨的一生」來教導著我們,這也讓教授賢伉儷對於不休息菩薩有著滿滿的讚嘆與動容。在參訪發一崇德道務中心之後,隨即到了「光慧書局」,濃濃的書香加上美味的咖啡,真是一處絕佳的讀書的地方,陸校長也致贈給予馬教授《道之宗旨》以及《百孝經》兩部聖訓。緊接著晚餐時刻則是抵達臺中與張點傳師勝安、洪點傳師秋梅、謝點傳師清香、馬點傳師家駒以及許多位點傳師們共度,點傳師們的熱誠與溫暖,亦是讓教授賢伉儷深受感動。
五月三日(四)上午先到崇德園向不休息菩薩與各位仙靈們致敬,緊接著前往斗南的信義育幼院。這一站,是最觸動心靈的一站,感恩老前人白水聖帝秉持著孔子「老安少懷」的理想,在埔里的天元佛院創辦「仁愛之家」,而在這兒則是創辦了「信義育幼院」,充分展現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精神。在教授一行人抵達育幼院時,劉老點傳師、胡點傳師水旺以及多位點傳師前賢們,還有全體小朋友們都引頸企盼,看到小小院童們天真、乖巧的迎賓節目表演,讓人感動。小小年紀的孩童們應該是亟需父母的關懷,然而,這群孩子們卻失去了享有這份天倫之樂的權利,幸而有信義育幼院道親們的關懷呵護,讓這群孩子們有了家的溫暖,這也是讓愛心滿滿的馬教授賢伉儷很感動之處,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最敬愛的老前人-白水聖帝之德澤。
離開育幼院,隨即趕往臺南濟德佛院,朱點傳師伯昌率領臺南點傳師們與道親們早已隊伍整齊的等候著,臺南道場嚴謹的佛規禮節與熱情的招待給了教授賢伉儷很深刻的印象,在大合照之後,再度驅車前往高雄道場共進晚餐。
五月四日(五)上午前往高雄崇義文教會館,陳乾意點傳師、劉學德點傳師以及相關點傳師、前賢們,同樣是整齊的隊伍熱烈迎賓,讓人有賓至如歸之感,依舊是一群富而有禮的團隊。在介紹高雄道場的盛況簡報中,撥放了一首〈功德銀行〉善歌,有趣且有義涵之歌詞內容,深得馬教授之心,頻頻發出會心的微笑。
接著由劉點傳師學德一起陪同前往「寶光玉山」道場,一貫道總會王理事長寶宗慈悲亦早已率領大群點傳師與前賢們等候與馬教授共進午餐。王理事長親自熱誠的接待大家,讓人感受到,大家都是同為一 之子、一師之徒,都是很好的兄弟姊妹們。
晚上則是轉往新竹的「安東道場」,由謝前人德祥慈悲親自接待,並由蔡水發點傳師與幾位點傳師們陪同,除了享用安東道場自家開設之餐廳的美食,亦參訪了莊嚴的佛堂與道史館,還聽取了高老前人斌凱之簡樸修辦生活與殊勝的顯化事跡,在在令人感動。而本次學院還邀請了另一位社科院重要貴賓張新鷹教授亦在安東道場集合。
隔天,五月五日(六)上午前往「崇德發事業部」參訪,教授們稱讚不休息菩薩非常有眼光與前瞻性,為道場創設了這個事業部,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業。除了稱讚葛老點傳師文雅非常的有氣質與大氣度,也讚許廖點傳師華咸很有總經理的氣勢,覺得不休息菩薩果真是非常有獨到的眼光能夠適才任用。
五月六日(日),是馬教授賢伉儷此行及即將參與之「重要盛典」的日子。上午前往「基礎忠恕道場」,由簡點傳師清華暨相關點傳師、前賢們熱情接待,當天適逢辦理慶祝活動,計有兩千多位基礎組道親們齊聚禮堂中,其樂融融,也有小朋友們幫父母「洗腳」的孝親活動,真是感人的一幕。而由一貫道總會邀請的五位社科院學者亦於此時同時蒞臨,除了聽取簡報,也參訪了道史館,並且享用了基礎組前賢們用心準備的午餐。下午,則是欣賞了崇德道場特別舉辦的「不休息菩薩成道十週年紀念大會」,感性與精彩的表演內容,除了令人讚嘆聲連連,也觸動了內心深處最良善的那個點,讓人感動到不由自主地眼眶濕潤。是多大的使命與愿立,才能夠如此慈悲喜捨的奉獻一生給予人們呀!
晚上六點半,參加了「一貫道總會三十週年感恩大會」,一貫道總會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賈琍副所長暨四位主任、同仁們一起出席這場盛會。賈副所長在大會上致詞表示:「尊敬的王寶宗先生、韓萬年老先生、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沈理事長、各位前人、領導、點傳師;各位貴賓、各位前賢:大家晚上好!應中華華夏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我和我的幾位同事,來臺灣進行中華傳統文化調研,這兩天已經有了很多的收穫。今天又見到這麼多朋友歡聚一堂,春風滿面、笑容燦爛、喜氣洋洋,真是無比高興、無比親切。朋友們!你們的快樂,深深的感染了我,朋友們熱愛中華文化,堅持傳承、傳播中華文化,讓我深為感動。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與血脈,是中華兒女的命根子。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它、傳承它、培育它。中華文化是聯繫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紐帶,在哈爾濱、在烏魯木齊、在臺北、在高雄,我們都能看到文質彬彬的同胞,聽到『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經典語句,和『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唐詩,都能吃到文化與創意的中國飯菜。我多麼幸福啊!讓我們為偉大的中華文化驕傲吧!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傳承中華文化、讓其發揚光大。最後,祝福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輝煌!謝謝大家!」賈副所長的致詞,給了道親們許多的肯定與鼓勵,贏得了許多的掌聲。
崇德學院此次非常榮幸可以邀請到馬教授西沙蒞臨,馬教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片研究員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道家與道教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馬教授最讓人敬佩的是他專心做學問的精神,有人讚嘆馬教授:「板凳須坐十年冷,獨守千秋紙上塵」,馬教授為了堅持全心尋閱史料,每天都會前往位於故宮西華門內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報到,而且,每天早上都是最早一批到檔案館的,中午買兩個餡餅便是午飯,晚上一直待到檔案館關門才肯走,在堅持中,他也逐漸找到了做研究的樂趣,馬教授的這份精神是現代學子們應該效法與學習的典範。
此趟臺灣行,由校長陸隆吉點傳師及幾位學院教授與同仁全程陪同,看到了道親們真誠與溫良恭儉讓的行為表現,從臺北道場、臺中道場、彰化道場、發一崇德道務中心、雲林道場、臺南道場直至高雄道場,乃至於寶光玉山、安東組以及基礎忠恕道場,一道同風,各道場的點傳師們與前賢們熱誠接待、行儒風之言行舉止,給了馬教授賢伉儷很深的美好印象,是一趟讓人深覺溫馨且回味無窮、知性與人文之美兼具的訪道行。
《論語.學而》開篇第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次馬教授賢伉儷、張新鷹教授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賈副所長等貴賓蒞臨,這趟旅程,感謝 天恩師德、白水聖帝護佑,讓所有貴賓們旅途平安;感恩 不休息菩薩慈暉加被,溫馨感人的紀念大會攝受了所有人的心。還有,一貫道各組線前人輩們慈心悲愿與付出,才有今天三十週年的大團圓感恩大會。感恩韓老點傳師萬年慈悲、以及所有道場點傳師與前賢們熱誠接待與傑出的表現,團結就是力量,崇德學院小後學們非常感恩有各位大德前輩們共襄盛舉,一起為白陽歷史創下了美好的回憶與紀錄。
(撰稿:施春兆;攝影:林獻晸、黃家慶、各道場大事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