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菩薩之言行典範
發一奉天道場道務中心文書組撰寫
一、前言
慈寧菩薩 徐燕妹前人德範
「道」是行出來的,「德」是默默無私的付出,真菩薩一心只願眾生得安樂;真智者是「大智若愚」,自自然然率性而為,而無所不為的。
老前人曾當著許多道親的面前對祂說:「我教你做前人。」前人總是說:「不敢,不敢。」祂老不敢自稱前人,要道親們仍稱她老為『徐點傳師、徐經理』。祂老常 對道親說:『人在做,天在看!』又說:『今天若不是諸天仙佛打幫助道,老前人大 德引領,我們那有麼多道好辦!』對老天與老前人,是如此地敬畏和恭敬。
二、生平行誼
-
(一)家世與求道因緣
前人姓徐名燕妹,新竹市關東橋客籍人氏。民國五年生,幼時曾為張家養女,後適莊氏,育有一子二女,經營皇宮旅社、家道小康。稟性淳厚,端莊嫻淑,勤儉持家。
民國四十九年,老前人心想北臺灣新竹尚未開荒,帶領南部幾位前賢到新竹尋訪原人,可能機緣未到,一、兩個月都沒渡到人求道;回臺中與眾商議時,問及誰有親友或熟識者住在竹塹?當時南部鄭傳盛點傳師說:『有啊!新竹市中央路皇宮
旅社的老闆娘,就是我的親戚。』老前人說:『那最好!去渡她。』 鄭點傳師即奉 老前人之命前來新竹引渡,由鄭點傳師為引師,於民國五十一年渡化前人求道。
求道後即參加 斗六崇修堂三天法會,感受仙佛慈悲與天道可貴。於法會後,即在皇宮旅社五樓搭蓋了小佛堂,是為發一奉天最早之家庭佛堂,該佛堂又矮又窄,設置簡單而不失莊嚴,執禮的地方,站著要躬身,不然會碰到頭;老前人、大姑前人、常蒞臨慈悲,奉天宮道場道務之發展,就在這窄室起始。
前人早期經常帶著胡媽、許明月點傳師與莊春蘭講師(現為領導點傳師),四處渡人。民國五十五年前人鑑於道親日多,遂於民族路又設一佛堂,老前人親來勘查鑑定,大姑陳前人前來安座,活佛老師慈悲賜名「慈德佛堂」,是為本道場第一間公共佛堂。
-
(二)替師分憂、承擔使命、天命可畏。
提起祂老提拔過程也是巧妙—民國五十七年某天,前人帶胡媽、莊春蘭講師, 相偕搭乘火車至臺中向老前人請安,一到門口,即見老前人外出回來,見面就說:
『怎麼那麼巧?我才剛剛去寄信,要妳們來,妳們就來了!』原來,老前人寄信是要前人來領命;第二天即在老前人慈悲「直放」下領命;前人領命後,奉天宮道務亦開始日漸宏展。
早期辦道怕官考,大廟又少,成全新道親皆帶往斗六崇修堂或員林玉皇宮,參加三天法會。因本道場道親日眾,佛堂漸多,遂有購買房舍,設立「慈航壇」公共佛堂之議,甚至借用彌勒寺;當時,前人到處尋找適當的「大廟」,以作道親永久研究道理及開法會的道場,並恭請老前人來看廟地;還因老前人一句話就省了五十萬,後來又陸續購買鄰地及縣府所有地,奉天宮現址才算完整。
祂老修道尊師重道、謹守佛規、承上啟下,每有班程必定稟報老前人;某次法會,時值盛夏,天氣酷熱,前人慈悲為成全班員指示法會移至 慈慧壇舉行(因裝置冷氣)。江義德點傳師回奉天宮拿資料,路上恰好遇見老前人,老人家還以為沒開法會,經江點傳師稟報,老前人當下指示奉天宮可裝置冷氣,奠定了奉天宮改建大廟之機緣。當莊嚴簡樸的設計圖,呈給老前人過目後,祂老慈悲說:「好!就這樣,這才像真正的 白陽廟!」經老前人恩准,前人才吩咐動工。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臘八)大廟落成;當天風和日麗,嘉賓雲集,老前人、祁前人玉鏞、陳前人大姑、 德化壇翁點傳師兄弟及各方點傳師、前賢蒞臨祝賀。
-
(三)謙卑如同海涵春育,容納四方人才。
祂老為人謙沖自牧,不多言。使道場和氣一團,各個務實修辦。祂老要到佛堂 去辦道時,如果遇到午餐時間,會先吃飽再去,否則就是在外面稍微休息一下,俟午餐時間過後,才進佛堂。遇有祂老的後學開車時,祂老會叮嚀駕車者要禮讓人,不要爭先恐後,常說晚到、慢到,總不如「平安到」。祂老總是笑臉迎人,敦厚溫暖。
前人大公無私,以無用化為大用,這就是祂的精神寫照。祂老從來不曾自稱前人,而是一位極謙下的人。帶領大家時,祂老總是走在前頭;可是當處人前時祂老 總是悄悄退到後面;只為了讓操持先介紹其他前賢,祂老如此謙卑,是後學們的楷模典範。
前人看似不會講道理,一聽道親有什麼事,祂老燒大把香就求,跪下去幾千叩首一直拜,一心叩求 老慈悲、老師慈悲;前人平時木訥不多言,從不爭先而推 功攬過,只是為了和合團隊,讓「處處是佛地,大道人人辦」,這是祂老妙智識人、用人以及內心的包容與積極呢!
-
(四)尊師重道,承上啟下,惟命惟謹,不曾稍忽。
民國六十五年道場發生官考,各組線前人與許多前賢被抓,上了報紙頭條新聞。當時各道場收佛燈的收佛燈、停辦的很多!也有後學請示前人,是否停辦?前人當下不假思索地說:「老前人沒講停辦,眾生性命要緊,我們小心一點就是。」 可見祂老尊老前人之命,與修辦道的智慧和勇氣。這是祂老內心堅強與對天道堅信的一面,一直到風波平息, 奉天宮的道場也都平靜渡過!晚年祂老因身體違和不好叩頭,就持誦《桃園明聖經》,還常對來探望的道親說,《明聖經》是老前人教祂的。真的要感謝天恩師德與前人的帶領。
-
(五)提攜後學,大智如愚,委屈求全,曉以大義,從不苛責。
前人很慈悲,時時都在成全圓融道親,從不見祂老責備道親,看見的往往只有 讚嘆和慈勉祝福。慈寧菩薩無時無刻將活佛恩師的三寶心法顯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她老常說自己不會講道理,但是忍辱功夫以及火候是無人能比的,祂老以身教在平常「講道理」,她老看似一平凡的人,其實是一位寧靜致遠的智者。
有一次,有位後學厭倦蓋廟之工事繁雜,當面稟報退意,是時前人斜倚窗扉,晚霞映照著佝僂的背影,祂老轉過身紅著眼眶告訴那位前賢,應當相忍為道,繼續報恩了愿!此情此景令人感懷動容,想是天地為體前人之心,作無情說法而相互映照。
慈寧菩薩辦道,以和為貴,不與人爭辯,盡量給有能力的人去發揮,用人善盡其才,這就是祂老「不領而導」的風格。祂老知人善任,讓大家可適才、適時、適地的施展才能,充分發揮所長,奉天宮道場一切道務推動,方能漸漸宏展,實因祂老寧靜以致遠的德範。
-
(六)關愛道場道親,日日禱於穹蒼,祈求道務宏展。
奉天宮改建,因經費過於龐大,好幾次遇到支票兌現的前一天,工程款尚未籌 足,負責點傳師擔心不已,即到慈德壇向前人報告,前人面露憂容但堅定地說:『只好請老天幫忙了!』第二日天剛破曉,就有道親打電話來請負責點傳師快去收錢。回來一算,剛好付足該日支票面額的款項;如此情事一共發生過四次!當下印證了師尊在<一○一條叮嚀囑語>裡所言:「在每一處送上一座大佛堂」。
-
(七)時時繫念眾生,作育英才;抱道拳拳,始終如一。
民國七十七年,請示前人慈悲恩准,首開第一屆子弟班的暑期夏令營。天恩師德加被,當時參與的小天使學員們,如今陸續加入道場的學修講辦之行列,成為道場之中堅人才。爾後也陸續開辦了少年國學營、高中成長營、青年學道營、長青育 樂營等活動營隊,讓道化工作也能寓教於樂。使老者安之,少者懷之。
晚年祂老玉體微恙,住進醫院,當前賢們到醫院向祂老人家請安探望時,只要一談到班程或道親情形,老人家就精神奕奕地聆聽,好的則面露微笑,不好的則眉頭深鎖,祂老一心掛念著 奉天宮之道務,可見祂老對上天與道之至誠了!
前人歸天時,老前人慈悲說道:「我送走最後這位菩薩,說不定哪天我也走了!」 並於告別式時賜『瑤池增座』輓聯。值得一提的是,後學們最敬愛的老前人回天交旨之日,與前人成道日相隔一百天。
三、結論
慈寧菩薩以平常心修、辦道,祂老一生志業在道場,以行道當講道,其住世行誼就是留給後學們最好的資材;祂老不讓鬚眉,常說書讀得不多,不如年青人,然祂老的作為與智慧,卻是後學們所不及的。祂老將眾生及後學們的性命,做為自己的性命;以眾生之樂為樂。在祂老的修辦歲月中,歷經了道場種種的變化與風波, 祂老謹言慎行,未曾中輟。以一位在社會上無名亦無位的坤道而言,蒙受 老封為慈寧菩薩,是對祂老一生的肯定,更印證了三期大開普渡之殊勝因緣。
捐款給崇德學院
郵局劃撥帳號:22814298
戶名:一貫道崇德學院